除了自我别无留存 ——《奥古斯都》读后感

作者的另外一本书《斯通纳》曾经是我视为最直接影响我人生,而我却没法说明的一本书,这次又读了这一本《奥古斯都》。这是一本书信体的小说,看见书前的人物介绍表,结合书信体,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肯定会晦涩难读,这么多复杂而又相似的名字该如何记忆和梳理,而当我一不小心一下子就读完三分之一的时候,才明白自己的担心是毫无必要的。在读外国文学的时候,我向来不抱着一种我要无比准确的记住人物名字的态度,我通过一种我所看见的描述,结合隐约记住的名字,来认识这个人物,虽然很可能会有误认,但是我也觉得这种误人,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也是有可能出现的。

书中的人物应该都可以算得上是大人物了,恺撒是一个让我生畏的名字,在我的记忆里恺撒是伴随着死亡和痛苦的名字,这些大人物在书里面好像脱离了一种虚幻感,我不需要先认识西塞罗是怎么样的一个人,我不需要明白西塞罗的政见和生平,虽然这个名字很耳熟。书信体没有让这本书难读,反而把各色人物串联的及其美满,将所发生的事件说明的及其清楚。在全书的第一和第二部分,没有出现过屋大维的自述,所有对他的描述都是通过朋友、家人和政敌。这就是他人眼中的恺撒,那么屋大维也就保有一丝神秘性,无论观察的如何细致,无论通过分析和判断他人的选择,都是一个他人眼中看见的人,角度再多也只是丰满了他的形象。在全书的末尾,终于出现了全书最长的一封书信,这就是屋大维写给他最后的朋友的书信,透过这个书信,恺撒的形象才是真正的被完整的塑造,自我的认知和他人认知在这个时刻得到结合。

透过最后的自述,恺撒没有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,人的可能在人生的最后全部消失,那些期许和理想好像只能欺骗自己。我一直认为人是无法完全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的,一方面是这个想成为的人会不断的变化,而另一方面人所能控制的东西并不多。虽然一切都是我们所选择的,但是我们所选择的并不一定就是我们所想要的,一个人可能想要奋发上进,但是他却选择了再娱乐几分钟。所以真正停留的只是那些我们做过的事情,我们所希望所想象的并不能描述自己,只有那些选择能够描述自己。

在收到养父死亡的消息,屋大维的人生在短短的一瞬间发生了改变,他意识到他所追求的未来是什么,意识到自己将要放弃什么,而他坚定的选择了放弃。所以他再无法同朋友们畅所欲言,无法过上普通农夫的怡然生活,最亲的女儿也只能过通过流放而拯救她,他选择了罗马,而放弃了自己的小罗马。在人生的最后,他正视了这一切,没有自欺的告诉自己,我想要拯救一切,但是我却没有办到,他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和失去,他存在后悔,弥留之际他说“我们不必原谅自己”,我想这正是人生,人生可以后悔,可以不原谅自己,人生除了自我,一无所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