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象中的乐园
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》-- 林奕含 读后感
这是一本极其痛苦的书,看了十分钟,突然间呼吸急促,心中有一股激愤,而十分钟前还是静心的音乐,现在却喧闹无比,一种听见被压抑的呐喊的愤怒和害怕的感觉出现在心中。读书的时候有一种出离的感觉,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在颠倒,自己在没有重力的环境里翻滚,无依无靠。
读完让人想要逃离文学,文学不是拯救,文学也是一种武器,房思琪的文学性的确在某种程度保护了自己,这让她痛苦的活到18岁,但是这也让她充满痛苦。一种极度和真实的视角,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,我不知道我还能写什么。社会上的人对自杀者是鄙视的,就好像房思琪的发疯,也是因为读了太多的文学书,作者林奕含的自杀,仍有人对她是有着优越感的,而现在搜索的结果中,仍有补习老师说的我们是相恋的。很多书评,很多留言,都在指摘自杀这件事情,假如不是因为沉溺在文学里,那是不是不会死。假如真的能够不自杀,假如房思琪不会发疯,假如她们都能经历大痛苦而坚强的生活,我认为是小瞧了痛苦,不是所有的痛苦都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好的,不是所有的痛苦都是能让凤凰涅槃的,也有的痛苦是毁灭性的,我不相信集中营中死去的人所受的痛苦,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了。有的痛苦是无法承受的,无论最后是自己选择死亡,还是死亡选择了自己,痛苦是切实存在的。假如一个人因为太过于纯净,而被社会伤害,我们不应该指责她太纯洁了,太热爱文学了,看不见这个社会的黑暗,而是应该想想为什么社会是这样的。
看了林奕含的专访,这是一个痛苦的人,极度痛苦以至于能够以最平静的话语讲诉最黑暗的事情。看到她生命最后所做的那些事情,泪流满面。林奕含说她想叩问的是,文学是不是从来就是巧言令色的,社会从小传达的是有文化,嘴上念着几千年的诗歌,实际上却做着禽兽的行为,这是文学的巧言令色吗?假如一个人浑身上下充满了道德,充满了世俗的好,那这个人是好的吗?
我从来都不相信道德,我见过太多的满口仁义道德,实际上是利益为先,假如一个人好色,那我觉得这个人好色,但是假如一个人动不动就说仁义道德,肯定是想要绑架你。不相信社会的道德,实际上是无法融入社会的,你无法在需要你表演的场合表演,充满了刺。
面对这样一本书,是无法说出任何希望的,在这样的事情里真的有希望吗?